太仓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首页>代表大会>太仓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2-04-12 09:17

——2012年3月21日在太仓市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王剑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本届政府工作回顾和2011年工作情况

  本届政府任职以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太仓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创新克难,务实进取,顺利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巩固全面小康基础上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出了坚实步伐。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08年至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3%;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5%;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77.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6:55.9:40.5,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4.6个百分点。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2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07年下降17.8%。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综合实力继续保持全国百强县(市)前十位。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组建了科教新城管委会。实施新区、陆渡区镇合一,成立了娄东街道办事处。沙溪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广电系统改革全面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投融资改革和资本市场建设成效明显,3家企业成功上市,9家银行入驻。太仓港建设步伐加快,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13个,新辟国际、国内航线46条,成为首批对台直航港口,区港联动、虚拟口岸快速通关模式覆盖全省。接轨上海深入推进,服务世博成效显著,引进沪上项目注册资本90亿元。对外开放持续拓展,实际利用外资31亿美元,引进内资新增注册资本264亿元。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获批保税物流中心和中德企业合作基地。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准,一市双城三片区的城市架构基本形成。主城区、新港城、科教新城和三个中心镇建设全面推进,南洋广场、海运堤、金仓湖、新区中央商务区、港区港城广场等城市建设亮点不断涌现。城市化率提高到62.7%,陆地森林覆盖率达到21.2%339省道复线、太沙公路等一批道路建成通车,实现公交“村村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撤并镇管理区功能配套和环境管理有效提升。荣获国家生态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三农”工作全面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走在全省前列。新增农民集中居住户32161户,农民集中居住率达到49.8%。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显著,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连续6年被评为省高效农业规模化先进县(市)。市现代农业园区成为首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富民强村步伐加快,村级平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33.8%。劳务合作社、粮食银行、合作农场等创新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国得到大力推广。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2008年至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2%。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2岁,成为中国首个富裕型长寿之乡。安置就业近10万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太仓模式全国推广,保障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汽车客运中心和公交枢纽站、第一人民医院新院、一院三馆和传媒中心等建成投运。成功承办46项国际国内重大赛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国领先。市档案馆晋升国家一级档案馆。实现省双拥模范城四连冠,荣获中国最关爱民生城市、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市,被世界卫生组织授予健康城市优秀实践奖,连续3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社会管理创新突破。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扎实开展,多元普惠、和谐善治的社会形态基本形成。在全国创新实践政社互动,蝉联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市、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和省“十一五”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市。市镇村三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体系逐步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持续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基本建立。法治太仓、平安太仓建设深入推进,违法犯罪警情总量持续下降,群众安全感达到92%以上,连续8年蝉联省社会治安安全县(市)。

  四年的求索,四年的奋斗,给了我们深刻的体会,也为我们未来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必须坚持把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作为最鲜明的导向,切实把上级方针政策和市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在直面挑战、创新克难中实现率先发展。我们必须坚持把创新引领、转型升级作为最强大的动力,着力集聚创新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必须坚持把优化布局、统筹发展作为最有效的抓手,全面推进“一市双城三片区”建设,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工作,加快打造规划科学、生态优良、城乡一体的现代田园城市。我们必须坚持把民生优先、造福百姓作为最根本的追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发展人人共创、成果人人共享、和谐人人共建的生动局面。

  各位代表,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致力于加快经济发展,增长动力持续增强。

  经济运行平稳向好。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7.5亿元,增长18.8%;全口径财政收入226.5亿元,增长25.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5.4亿元,增长22%。完成工业总产值2320.9亿元,增长22.2%3家企业年产值超50亿元,申久、雅鹿入选201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0亿元,增长22.2%。举办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开业活动9场次,共有143个项目,总投资497亿元。

  对外开放量质齐升。完成注册外资16亿美元,增长4.9%,实际利用外资8.1亿美元;新批投资总额超千万美元项目57个,其中超1亿美元项目5个。内资新增注册资本97亿元,增长28.5%。全市私营企业总数达到10831户,民营经济净增注册资本104.3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21.6亿美元,增长39.8%。完成境外投资3801万美元,增长45.3%。完成服务外包接包合同额2.57亿美元、离岸执行额1.19亿美元,分别增长64.4%83.1%。引进沪上项目新增注册资本40.4亿元,增长134.6%。新增德资企业15家。

  载体建设有效拓展。太仓港集装箱三期投入使用,美锦汇风件杂货码头开工建设。组建了太仓港港务集团和太仓港集装箱海运有限公司。新辟国际国内航线18条。太仓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05.8万标箱、货物吞吐量1.03亿吨,分别增长38.3%27.2%。保税物流中心运作监管货值21亿美元,增长100%。太仓港新能源产业园、LOFT工业设计园成为省级特色园区。港区新材料、新区精密机械、城厢光机电、沙溪生物医药、璜泾化纤等特色产业园建设进展顺利。

  (二)致力于推动转型升级,经济质态持续提升。

  先进制造业加速集聚。新兴产业实现产值701.9亿元,增长30.1%,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0.2%双快工程两化融合扎实推进,完成技改投入132亿元,增长10.4%;新增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家、试点企业10家。新增注册商标843件,其中省著名商标5件。新增省名牌产品6只、苏州名牌产品31只。新增国家级标准11项、省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1个。

  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50.9亿元,增长23.4%。列统物流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4亿元,增长45.7%耐克物流中心建成投运。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1亿元,增长18.2%。销售商品房130.3万平方米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实现销售收入3.7亿元。长江口旅游度假区启动建设,沙溪古镇二期开发全面完成。完成旅游业投资10.3亿元。接待游客33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3亿元,增长15.6%。招商银行、苏州银行、民生村镇银行太仓支行正式开业,长三角股权投资中心建成营业。本外币存款余额919.4亿元、贷款余额817.3亿元,分别增长10.3%18.7%

  科技创新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82.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获批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8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9个。“5+1”技术转移联盟和科技镇长团作用明显,新增政产学研联合体39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41个。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28.9%53.6%。江苏省太仓大学科技园获批筹建。新增国家级工程中心1家、省院士工作站2家,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8家。新增市级以上科技领军人才15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名,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7名、科技创新团队1个。

  (三)致力于提升城市品质,人居环境持续优化。

  规划体系不断完善。沙溪、浏河、璜泾三镇总体规划编制加快推进。科教新城、浏河滨江新城等12个片区规划编制完成。综合交通、镇村布局、绿地系统、慢行系统等专项规划通过论证。城市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点项目的规划设计不断加强,覆盖城乡的新一轮规划体系基本形成。

  城市功能加快提升。主城东扩步伐加快,中心城区集聚度进一步提升。新区中央商务区、万达广场等加紧建设,华旭财富广场、新天地广场等建成投运,义乌国际商贸城、月星家居广场启动建设。新港城邻里中心、菁英公寓二期等完成建设。科教新城环湖商务楼宇、浏河滨江新城、沙溪南部新城和璜泾南部新城启动建设。杨林塘航道整治及吴塘河配套工程、疏港高速开工建设。协星公路三期、双浮公路东段建成通车,339省道太仓延伸段、太浏快速路等加快实施。城市慢行系统建设抓紧进行。浏河水源地围堤合拢。十八港等河道整治加快实施,疏浚市镇村三级河道234公里,改造市级农桥、彩虹桥60座。新增主变容量42万千伏安、35千伏以上输电线路48公里。

  城市管理得到加强。数字城管成效明显。市区道路保洁立体化作业管理体系逐步完善,违章搭建监控网络不断健全,城市照明控制实现自动化。优化改造城乡公交线路33条,增设调整站点18个,新建公交候车亭115个,城区公交换乘站投入使用,实行70岁以上老人公交免费政策。道路畅通工程深入实施,车辆通行效率进一步提高。建立了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老小区改造后物业管理及时跟进,新小区物业进驻率100%

  生态环境日趋优化。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3.67%5.53%4.97%。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大,非法养殖、木材熏蒸等整治成效明显。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顺利推进。新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点26个,铺设污水管网41公里。再生资源集散交易中心一期竣工投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三级网络体系基本建立。港区西北线和沙溪西北供热管网工程启动建设。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达到348天。城北河景观带、盐铁塘绿带等加快建设,改造小游园10个。新增绿化1.51万亩。通过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省级评估,获江苏省人居环境综合奖。新区获省级生态工业园称号。

  (四)致力于统筹城乡发展,三农工作持续强化。

  农村改革步伐加快。三集中三置换深入推进,开工建设农民公寓房197.4万平方米,新增农民集中居住户9331户。85%以上农村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区。新增土地流转3.5万亩,农业规模经营比重达79%。落实城乡建设用地挂钩周转指标2322亩。新增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76个,其中合作农场40个,9家合作社被认定为省级五好农民专业合作社。

  现代农业提速增效。粮食购销顺利推进,市场保供平稳有序,粮食银行获省粮食工作创新奖。新增高效农业2.4万亩、设施农业1.2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快实施,建成高标准农田4.6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机插秧率达90.8%“1+7”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全面推进,生物科技产业园启动建设,13个镇级农业园区新增面积3.52万亩。

  富民强村稳步推进。出台了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开展第三轮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意见。新增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5个。新一轮经济薄弱村帮扶启动实施,薄弱村自我造血功能得到提升。农村土地承包登记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进一步加强。全市村级集体资产达30亿元,村级平均可支配收入508万元,增长25%

  (五)致力于保障民生福祉,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201元,分别增长13.9%17.3%。安置就业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低保、养老、医疗三大保障实现城乡一体化,城乡低保标准上调至每人每月500元,向全市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尊老金1600万元,为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性物价补贴480万元。实施社会医疗保险再保险政策,落实医保异地结报。实行全民基本丧葬费用免除政策。新增公共租赁住房2044套、经济适用房70套。住房公积金缴存范围和资金效用进一步扩大。

  民生事业全面发展。校舍升级改造加快推进,太高新校区、实验小学综合楼等投入使用。健雄学院被认定为国家级实训基地,中德“双元制”本土化实践获省政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35辆新校车投入使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启动建设,图书馆、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文化百村行百团大展演等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开展,为农村、社区等放映公益性数字电影1600多场,自办电视栏目日均首播时长全国县市台领先,荣获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医医院病房楼建设有序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和沙溪、浏河、璜泾国家卫生镇通过复审。人口出生缺陷社会化干预工程实现全覆盖。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新区足球公园建成启用。认真做好价格监测预警工作,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体低于省、苏州市平均水平。开设了6家农副产品平价店(点),在全省首推流动平价农产品直销车。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档改造等10项政府实事工程基本完成年度任务。

  社会管理不断创新。文明城市创建深入推进,城厢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港区被评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法治太仓建设持续推进。六五普法全面启动,司法惠民、法律援助镇村行等活动有效开展。建立了社会矛盾化解三联平台,矛盾纠纷调处率及调处成功率分别为100%99.6%。全面推行政社互动三社联动。新增一批农村新型社区工作站、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打防管控技防城建设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立体治安防控格局基本形成。安全生产、校园安保、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未发生较大以上和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生产安全事故。

  过去的一年,我们切实加强了民主法制和勤政廉政建设。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15件、政协委员提案201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为100%。实施了依法行政八大工程。切实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开展了机关优质服务品牌、作风效能建设示范点等创建活动,行政审批第六轮提速8.1%“12345”便民服务热线咨询投诉办结率达99.6%。千人千企评机关民主测评总体满意率达到99.87%

  此外,审计、统计、档案、老龄、机关事务、妇女儿童、残联、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对台事务、兵役、民防、气象、盐务、邮政、电信等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全市人民在中共太仓市委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加强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太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和公安民警,向国家和省驻太单位,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太仓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是:产业规模和层次有待提升,缺乏重特大企业;在土地、资金、能源等硬约束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步伐需进一步加快;高层次人才仍然不足,企业用工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镇村建设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城乡环境整治和建设力度需进一步加大;物价上涨压力较大,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仍需加快提高;经济社会转型中的矛盾增多,社会建设与管理任务加重;政府的服务意识有待增强,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2012年工作任务

  今后五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新一届政府将在中共太仓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扣时代发展脉搏,紧贴太仓发展实际,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惠民利民为根本,充分发挥沿江、沿沪优势,深入实施创新引领、以港强市、接轨上海、城乡一体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确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制定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全力推动太仓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向更高水平迈进。

  新一届政府将按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部署要求,全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科技创新能力、港口开发建设、城乡一体水平、生态环境质量、人民幸福指数走在全省前列,当好全省第二个率先先行军。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产业优化升级取得积极进展,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坚持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推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对外开放深入推进、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在2011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太仓港实现跨越发展,力争跻身全国10强港口。

  ——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现代田园城市基本建成。强化整体城市、组团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城市功能和形态日益完善,人居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城市化率、陆地森林覆盖率、农民集中居住率等指标持续增长,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全面形成。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成效明显,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统一,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初步形成,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资源利用效率、环境保护水平和人居环境质量位居全国领先行列。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文化事业持续繁荣,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人民幸福指数位居全国县级市前列。

  ——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社会管理创新取得积极进展,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公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保障。依法行政和勤政廉政进一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效能显著提高。法治太仓、平安太仓建设取得新的成效,全社会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文明和谐。

  2012年是实施工业经济三年翻番和服务业三年倍增计划的冲刺之年,也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对于我市形成集聚优势、增强发展后劲,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将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转型升级主题主线,以稳中求进、又好又快为总基调,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5%以上,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内资新增注册资本8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与苏州市控制目标基本保持一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完成苏州市下达任务,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力争达到40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1.2亿吨。

  为了实现上述预期目标,重点要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以转型发展为主线,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完善新兴产业规划体系,编制产业专项规划。着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关注智能电网和物联网、新型平板显示、软件和集成电路等产业,力争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加快建设产业链长、资源循环利用、集成创新能力强的新兴产业基地,重点抓好八大特色产业园建设,强化专业分工,降低创新成本,优化要素配置,增强产业发展集聚效应。加快新兴产业项目转化,健全项目导入机制,对重大新兴产业项目实行一企一策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消费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充分发挥太仓港和保税物流中心等作用,创新物流服务模式,提升物流业发展规模和水平。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实现服务外包接包合同额、离岸执行额增长40%以上。推进旅游业三年提升计划,加快长江口旅游度假区、沙溪古镇三期等建设,提升旅游环境,扩大旅游消费。完善商贸流通体系,发展社区商业、农村商业和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特色商业街和商业示范社区。加强金融创新,培育一批产业基金、创投基金和风投基金,争取2家企业上市、2家企业发行债券,争创金融生态优秀县。

  着力促进企业发展。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加强重点企业培育和扶大扶强工作。继续实施技术改造双快工程,力争完成技改投入145亿元。深入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落实扶持民营企业发展政策,新增民营企业1500家,净增个私经济注册资本85亿元。抓好质量强市工作,推动企业标准体系建设,争取国家级、省级检测中心落户太仓,支持企业争创驰名、著名商标。深化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资金、人力资源等要素保障,落实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以开发开放为核心,着力增强综合竞争能力。

  加快繁荣太仓港。做好港口总体规划修编和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启动实施集装箱四期工程,完善港口支撑系统,推进海事监管救助综合基地、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边防指挥中心等建设。增辟航线、航班,推进区港联动、虚拟口岸,全力推动更多货物从太仓港进出。积极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强港航、港港合作,推进长江(运河)战略,完善驳运快线体系,确立江海联运中转枢纽港地位。争创全国文明口岸。

  全面深化接轨上海。加强产业对接,增进与沪上各开发区、行业协会的交流合作。积极承接上海服务业项目,争取上海总部经济、金融后台、商贸流通、中介服务等项目落户太仓。加强形态功能对接,落实与沪上接壤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推进规划共绘。拓展接轨上海领域,增进产学研、医疗、教育培训等合作。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各城市间的交流合作,构建信息共享合作平台,使太仓更好地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

  着力拓展对外开放。加强对产业政策和资本走势的研究,挖掘运用外资兼并、风险投资、高新产业扶持等政策开展针对性招商,力争在引进产业龙头、行业巨头项目上寻求突破。实现产业链整体招商,助推新兴产业规模化、集聚化。高度重视服务业招商工作,重点引进区域性、功能性总部,在引进电子商务运营商、研发中心、外资医院等方面取得实效。完善招商配套,优化招商引资综合环境,办好德国太仓日、金秋经贸月等系列活动。强化部门与区镇联动、信息共享,实现项目信息源和招商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快外贸结构调整,推动加工贸易向高端制造、营运管理、研发设计、采购销售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支持企业开展跨国经营,鼓励企业海外并购、开发资源。做好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等申报工作。

  (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激发区域发展活力。

  深入推进各项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好沙溪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深化新区区街合一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区镇与产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完善国有公司绩效考评和收益分配管理办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市属行业协会(商会)改革试点工作,规范行业协会发展。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做好企业一套表网上直报统计工作。

  切实加强自主创新。实施高新技术产业攀登、科技创新载体跨越、科技合作十百千等计划,建设一批企业院士站、产业技术研究院、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2.5个百分点。推进十大科技创新项目建设,滚动实施一批重点科技项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家、高新技术产品和自主创新产品50只,申请发明专利1000件。发挥科技镇长团作用,成立创新引领专家库,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地方、企业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强化科技服务,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广场。突出科技金融融合发展,拓宽科技投融资渠道,丰富科技金融产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全社会参与创新、支持创业的浓厚氛围。

  加快构筑人才高地。深入实施“522”人才工程,加快集聚各类创新要素,着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高素质管理人才和高技能实用人才。创新人才引进方法,完善柔性引才机制,积极吸引太仓籍人才回太创业,确保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人才需求。推进健雄学院、职业学校学科建设,培养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落实人才扶持政策,在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方面提供良好服务,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的综合环境。

  (四)以科学规划为引领,着力完善现代城市功能。

  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完成智慧城市规划编制和沙溪、浏河、璜泾三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修编,推进一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优化新区中央商务区、科教新城天镜湖周边区域、浏河滨江新城等核心区域规划设计。建设规划展示馆。发挥规划对市域空间布局、产业功能定位、土地储备利用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强化规划的管理和执行。继续实施十大城建项目。提升中心城区建设品位,推进新区中央商务区、新区公园、科教新城商务楼宇建设和人民南路地块、西片区地块改造。加快新区陆渡片区建设,抓好公交枢纽站及沿江高速板桥枢纽周边地块开发。加快新港城城市功能配套,启动港城二小、中兴商业街等建设。推进沙溪南部新城、浏河滨江新城、璜泾南部新城建设。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疏港高速、339省道太仓延伸段、岳鹿公路、浏双公路等建设,启动双浮公路双凤段、浏河新客运站等建设,实施城区道路改造提升工程。推进公交智能化,完成30对智能公交候车亭改造,新增一批燃气公交车,推进镇村公交网建设和公交高龄优惠卡普及。完成浏河水源地、第三水厂一期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加快杨林塘整治及吴塘河配套工程,实施七浦塘、湖川塘、盐铁塘等河道整治。开工建设220千伏寿安变等工程,新增主变容量95万千伏安。

  拓展城市精细管理领域。加强主城区规划建设管理,提高城市经营管理水平。推进数字城管镇村覆盖延伸,强化网格化管理和道路分级管理,实现市容秩序规范文明。整治规范城区户外广告。加强渣土运输车辆管理,控制城市扬尘污染。启动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垃圾分类收集项目建设。健全小区物业管理机制。规范城市交通秩序,完成苏州路功能提档和向阳东路、惠阳路、洛阳路等城市慢行系统改造,推进停车设施、交通诱导系统等建设,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等问题。

  (五)以城乡一体为目标,着力加强农业农村工作。

  增强农村发展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农民公寓房和集中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做好拆旧区土地复垦整理,积极引导和推进规划区外的农民自拆自建进入集中居住区。新增集中居住农户6000户,农民集中居住率达到56%以上。深化五大合作改革,抓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化运作,力争每个区镇建立1个农民专业合作联社。促进土地规范有序流转,确保实现村村建集体合作农场,面积达到18万亩。

  提升农业发展成效。按照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标准和要求,完善建设规划,创新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推进陆渡——浏河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建设。新增高标准农田4.5万亩、设施农业1万亩。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新增一批国家、省和苏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突破100亿元。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发展生物科技农业,实现生物农业产值70亿元。健全农产品标准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抓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新增秸秆还田机100台以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水利基础保障能力和防洪抗旱减灾能力。

  加快富民强村步伐。以八大工程为抓手,以80个新农村示范村为重点,着力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通过发展农业、扶持就业、促进创业、完善保障、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等多项举措,全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支持股份合作制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股份市场化,建立农村集体经济集团化公司,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深化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快社区股份合作社晰股量化步伐。确保每个区镇规划建设1个强村富民载体,村级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经营管理,形成代理记账、信息化监管、审计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管机制。

  (六)以生态优先为导向,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深入实施节能减排。严格执行各工业园区(集中区)及新建项目能评、安评和环评制度。深化能效之星创建活动,提高企业节能降耗水平。完善节能考核办法,加强重点能耗企业用能监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抓好一批污染物减排项目建设。完善环境风险源数据库,实行重大环境风险源动态监控。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倡导全社会节约用水。盘活存量土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推广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普及节能知识,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全面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创建一批三星级康居新村。抓好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提升城市综合环境质量。加强木材加工行业整治。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巩固违法养殖整治成果。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测土配方和生态养殖,改善土壤条件。配备保洁专业人员,抓好农村保洁常效管理。

  全面提升生态水平。推进蓝天工程清水畅流工程。实施更加严格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治理工业废气排放,增强灰霾天气自动监测能力。严格控制噪声污染和光污染。推进市、镇、村生态河道建设。完成城区、璜泾、江城3座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建设污水主管网30公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点17个,城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3.5%61%。加强绿色太仓建设,推进城北河景观带、菽园和盐铁塘、娄江河绿带等改造建设,做好新建道路、整治河道、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绿化美化工作,新增林地、绿地1万亩以上。确保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

  (七)以改善民生为宗旨,着力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拓宽富民增收渠道。落实富民惠民措施,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建立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居民收入正常增长机制。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健全就业服务联动机制、大学生就业促进机制和困难群体就业援助机制。拓展农村劳务合作,促进农民就业。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充分就业村,对城镇零就业家庭实行动态清零。加强企业劳资管理,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重点,各类保障机制相互衔接,城乡一体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劳动保障信息户户通工程。完善养老、失业、医疗保障体系,各类参保率继续保持在99%以上。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加强困难群体和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落实低保自然增长和物价上涨动态补贴机制,切实解决因病、因残、因祸致贫等问题。建立公平、高效、共同参与的社会救助制度,让需要救助的公民更有尊严、更有保障。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落实1550套保障性住房,推进住房公积金建制扩面工作。构建农产品平价直销体系,保障农产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和消费安全。

  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继续开展“文明太仓”市民大行动,深化诚信太仓建设,健全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市民文明程度。提升一院三馆、传媒中心等公共服务功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受众面和地方电视节目质量举办第二届吴晓邦杯国际标准舞大赛、吴健雄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开展文化百村行百团大展演等文化惠民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全面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发展创意设计、印刷、媒体等文化产业,加快科教新城天镜湖文化商务区等建设,确保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

  抓好实事工程建设。1.建设中心镇医院和市颐悦园;2.建设太仓名人馆、美术馆;3.建设肉菜食品安全流通追溯体系;4.实施校舍升级改造;5.实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程;6.推进城乡公交服务优化提升工程;7.推进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8.推进老小区综合整治;9.实施绿道及慢行系统改造工程;10.推进村庄(居住区)环境整治及新农村综治建设工程。

  (八)以和谐善治为根本,着力创新社会建设管理。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加快港区、新区、科教新城3个基础教育园区的新一轮布局调整,积极创建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和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加强校园安全和专业化校车安全运营工作。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快中医医院病房楼建设,推进沙溪、浏河、璜泾、双凤人民医院新建扩建工程。实施全民医疗保障特惠工程,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健康档案工作。争创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举办第十四届全民运动会,启动建设海运堤体育公园。推进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抓好0~3岁科学育儿工作。实施智慧民生工程,做好市民卡发放工作。争创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三社联动。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工作,争创国家、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和社区。加大社区建设投入力度,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开展“社区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创建一批和谐社区、文明社区。加强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培育,推进社会服务专业化。深入推进政社互动。以修订村规民约为抓手,围绕村(居)重点、热点事务,组织引导群众参与村(居)务决策、管理和监督。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互动,发挥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参与作用。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深化六五普法,组建社区矫正管理局,建设法律服务中心。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形成科学有效的群众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市镇村三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网络。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建立流动人员流入地和流出地协作机制。坚持“八公开一监督”,有序推进房屋征收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确保市民饮食用药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不发生较大以上和有重大影响的生产安全事故。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增强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深化平安太仓建设,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排查整治治安突出问题,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力争实现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三连冠,勇夺长安杯

深入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突出服务发展主题,全力做到敢担当、重落实、求创新、优服务、尚廉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一)加强依法行政。实施法治政府建设五年规划,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权力,自觉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坚持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等制度,增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意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复议,做好行政应诉工作,全面推行行政调解。对于重大行政决策,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支持各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支持条线单位积极开展工作。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政府网站建设,发挥市长信箱、网上咨询办理平台等作用,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二)提升服务效能。以打造效率太仓为目标,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推进第七轮审批提速。健全重点项目挂钩联系制度,保障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完善报纸、电台、电视、网络四位一体的政风行风热线,提高各类便民服务满意率。深化作风效能建设示范点和机关优质服务品牌创建工作,继续实施机关勤廉指数测评和中层干部效能评议。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完善政府决策跟踪督查、绩效评估、效能投诉和责任追究等制度,严格考核奖惩,不断提升行政服务效能。

  (三)践行勤政廉政。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开展纳税人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健全行政权力网上综合监察系统,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推行三责联审制度,深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坚持勤俭办事,严格控制公车购置使用和因公出国(境)管理,规范会议、公务接待以及各类庆典、论坛、研讨会等活动,降低行政成本,建设服务型、廉洁型政府。

  各位代表,形势催人奋进,发展任重道远。我们要倍加珍惜太仓新一轮发展的历史机遇,立足新起点,瞄准新目标,实现新跨越。让我们在中共太仓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创新突破,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