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5次会议公报
太仓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5次会议公报
首页>常委会会议>太仓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5次会议公报

关于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7-11-14 13:56

市住建局局长  陆建林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近年来,我市围绕“现代田园城市”发展定位,积极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不断提升绿化建设水平、落实节能减排任务、优化人居环境品质,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并连续多年荣获最具幸福感县级市榜首。2016年全市建成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升至40.54%和43.3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09平方米,使绿色生态成为我市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生态环境建设水平持续提高
  (一)稳步推进生态绿地建设。一方面,绿色田园城市形态日趋完善。近年来,我市先后建成了滨河公园、盐铁塘景观带、城北河湿地公园、菽园、天镜湖公园、净水公园等多处生态绿地,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城市综合公园。开展了50多个小游园改造,打造了城北河、新浏河、盐铁塘、娄江河等全长约25公里的滨水绿廊,形成了“点、线、面、网”相融交织的绿化体系和“举目见绿、百步见景、千步见园”的田园城市风貌。另一方面,生态建设资金不断增加。近年来,城市绿化建设平均每年投入资金9600万元,平均每年养护资金4600万元。2017年起生态绿地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9月份启动实施了中央湿地(市民公园)项目和港区七浦塘生态修复二期工程,10月份着手西庐园生态修复提升工程,11月份开展滨河公园东延工程项目,总投资达6亿元;2018年计划开展环城生态廊道一期工程、太仓植物园等项目,总投资4亿元,以项目为支撑,加大生态建设推进力度,做实城市精致宜居品质。
  (二)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利用挖填方的平衡技术,创造出低洼地和水池,建成了61万平方米的集雨型绿地。运用水生植物净化水体、提升水质,建成了城北河湿地公园、菽园、净水公园等大型特色生态雨水公园,形成了百余公里透水绿道,再现了“河畅、水清、岸绿”的美景。2016年5月太仓港区七浦塘生态修复二期工程被列入省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同时,金仓湖、西庐园、江滩湿地等一批生态湿地也相继建成。疏港高速挖废土地整治、双凤生态湿地、独溇小海湿地、滨江湿地芦苇公园、沙溪横沥河公园等项目被列入《苏州市湿地保护规划》名录,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已达70%。
  (三)研究推进城市绿道系统。我市围绕“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原则,大力推进城市绿道慢行系统,编制完成了城市绿道专项规划。充分利用滨河道路、防护林带、城市道路,实施了盐铁塘、娄江河、城北河、新浏河、天镜湖、东亭路、弇山路等绿道工程,努力构建中心城区“申”字型绿道网。目前,全市已完成了约40公里城市绿道改造,正着手启动全长30多公里的环城生态廊道项目,规划形成包括杨林塘滨水绿道、沿苏昆太高速自行车绿道、城北河滨水绿道、新浏河滨水绿道以及吴塘河滨水绿道、盐铁塘滨水绿道、东亭路休闲绿道、沿沈海高速自行车绿道和石头塘滨水绿道的“四横五纵”总长度约110公里的城市慢行绿道空间格局。
  (四)工业节能减排力度持续加大。强化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总量控制,确保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加快老、旧机动车淘汰工作,推进“油改气”、“油改电”工程。抓好港区化工园区“一企一管”工程的运行监管,确保企业污水接管率达100%。2016年淘汰落后产能企业77家,完成78家企业有机废气治理,关停城区保利协鑫热电公司。2017年,全市计划削减煤炭消费总量238万吨;顺利完成列入国家发改委关停名录的小火电机组的关停任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建设太阳能光热利用、光伏发电示范工程。
  (五)垃圾收运体系持续完善。推动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餐厨废弃物处理厂、生活垃圾无害化应急填埋场等项目。截止目前,已完成全市190个垃圾分类收集房的建设。2016年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镇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均达到100%。生活污泥、印染污泥、含氟污泥全部纳入固废管理体系。垃圾填埋场全部达到II级以上标准,垃圾焚烧厂全部达到A级以上标准。
  (六)住房保障管理水平省内领先。不断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建设了8万多平方米的南城雅苑经济适用房小区、47万平方米的公共租赁住房和113万平方米的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安居工程,3.4万户城镇家庭从中受益,占全市城镇家庭总户数的23%。其中,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覆盖率达100%。直管公房更新转换开全国公房改革之先河,廉租房公租房并轨省内率先推进,城北青年公寓成为苏州大市范围内唯一省级公租房示范项目。
  二、绿化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一)严守全市生态红线。围绕“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定位,将生态农田和林带绿地作为“一市双城三片区”各组团间的生态隔离,严格控制城市边界。出台了《太仓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监督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太仓市生态红线补偿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太仓市城市绿线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优化调整生态红线,全面构筑起一条开发建设不敢逾越的“高压线”。
  (二)开展专项规划编制。先后编制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现代田园城市规划、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城市绿道专项规划等一批生态规划。开展了立体绿化、湿地保护、慢行绿道、绿地服务半径等专项研究,充分发挥了规划的先行引领作用。
  (三)完善管理制度建设。2013年起,先后发布和制定了《太仓市政府投资绿化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太仓市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太仓市城市绿化养护管理考核办法》、《太仓市城市绿化养护企业分类实施细则(试行)》、《关于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工作的通知》。8月出台了《太仓市永久性绿地保护办法》,9月又公布了《太仓市首批永久性绿地名录》,以制度的形式,永久保护南园、弇山园等13处绿地生态系统,总面积达7300余亩,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园林绿化管理制度体系。
  (四)严格生态行政审批。严格把关城市绿地设计方案审查论证,落实节约型、生态型、功能完善型园林绿化的具体要求。严格把关竣工验收,对现场核定绿地面积不达标的项目督促整改,确保方案在建设过程中落实到位。
  (五)加大绿地保护力度。在完成城市绿线划定的基础上,将砍伐、移植、修剪树木,占用或临时占用绿地纳入行政审批程序,强化监督管理工作。同时,对违法占绿、毁绿行为加大查处力度,保护城市绿化建设成果。
  (六)推进信息化管理体系。近年来,通过网络信息化技术,整合原有的太仓市养护管理平台,加快数据普查和收集整理,完成绿地规划信息系统建设,形成了基于数字化管理的绿化养护监督、检查和考核机制,实现了对全市绿化养护的动态化监管,不断提高园林绿化科学化和精细化建设水平。
  三、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机制持续完善
  (一)层层压实创建责任。2013年7月,市政府整合住建、市监、城管、交运、水利等部门力量,成立了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太仓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设立了创建工作推进制度。同时,建立创建人员队伍,要求每个部门落实一名以上创建工作联络员,推动创建工作关口前移,责任到人。
  (二)积极落实创建资金。市财政安排了足够的资金用于生态绿化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市在园林绿化方面投入20多亿元,为全市生态园林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资金保障。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争取国家、省和苏州专项资金和政策支持,努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投入机制。开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对部分建设项目的收费给予减半或减免征收优惠,对条件合适的项目适当压缩审批时间。
  (三)大力营造创建氛围。重视宣传发动、民主决策、实事惠民,广发动员市民参与到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上来,发挥市民的创建主体作用。依托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平台,大力宣传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的重大意义,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的良好氛围。设立绿色生活的专栏专版,引导广大市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不断增强环境卫生意识和环境保护观念。
  四、绿色建筑发展示范引领
  (一)绿色建筑纵深发展。2013年以来,全市绿色建筑蓬勃发展,在城市空间布局、生态规划、政策机制、节能建筑、节约型城乡建设以及绿色产业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目前,全市新开工绿色建筑项目78个,总建筑面积488万平方米。其中,建成项目44个,总建筑面积264万平方米;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达到40个,总建筑面积293万平方米。2017年5月4日,我市以99分的高分成功通过省住建厅绿色建筑示范市专家组验收,位列全省首批四个绿色建筑示范创建城市第一名,为下一步在更高层级、更广范围内落实国家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绿色建筑运营后评估体系率先推进。实施了绿色建筑全过程监管和成效评估。构建了覆盖项目立项、拿地、规划、设计、审图、验收等规划建设全部环节的绿色建筑闭合监管流程和职能部门的联动审批机制。通过绿色建筑运营后评估体系,综合分析了15个典型项目的运行能耗数据,梳理出一套适合太仓气候资源条件的适宜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为优化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建设过程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和信息反馈。
  (三)节约型村庄规划建设水平持续提高。完成了镇村布局规划和103个保留村庄规划,引导新建翻建农房在规划点上集中居住。合理控制农房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提高村庄建设用地效率和集约化水平。结合被撤并镇(管理区)整治提升工作和美丽城乡建设行动,优化配置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因地制宜开展村庄道路、绿化建设,加快探索符合农村特点的低成本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及管理机制,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农村的应用,鼓励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就地减量和资源利用,倡导有机垃圾沤肥回田。
  五、多措并举不断提升“绿色·太仓”新品质
  下一阶段,将紧抓生态景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绿色建筑发展等工作,力推全市生态园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继续开展“城市双修”。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融入全市各类园林建设之中,打造“春天繁花似锦、夏天浓荫蔽日、秋天色彩斑斓、冬天阳光灿烂”四季分明的景观特色,塑造具有太仓本土特色的生态园林景观。突出树木的科学搭配和乔灌木的有机配合,充分考虑立体绿化与城市道路、广场、社区、商场、宾馆、学校等公建设施的合理组合,推广多层次立体绿化,提高绿地建设管控水平,完善全市绿色生态有机体系。
  (二)继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依托西庐园等生态湿地公园建设,积极采取建设下凹式绿化隔离带、植被过滤带,增设小微湿地、透水铺装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构建海绵型生态公园。与此同时,从公益性建筑入手,以点带面,在全市层面积极推广绿色屋顶、雨水调蓄池等技术措施,打造高品质的绿色海绵建筑。
  (三)继续推进环城生态廊道建设。加快整合现有绿地生态系统,串联城区多处生态斑点,计划于2018年启动规划设计和项目建设,构建包括新浏河滨水绿道在内的“四横五纵”的城区绿道布局,致力于打造太仓特色环城绿色生态廊道。
  (四)继续推广绿色生态建筑。积极推进太阳能、浅层地能等能源利用,持续推广太阳能光电一体化、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等新技术,稳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居住建筑中的应用比例。探索启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成品化装修、信息化管理”为特征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设,推动绿色建筑向超低能耗的“被动式建筑”和整体循环的“仿生式建筑”发展,提高绿色建筑的生态和人文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