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公报
太仓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公报
首页>常委会会议>太仓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公报

关于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4-06-13 16:16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潘井亚

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常委会会议报告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情况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关心指导下,成功创建省、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力落实各项文化实事工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基本建成。目前,全市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近20万平米,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超过0.25平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1.市级重大文化设施陆续建成投入使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站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前沿,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一批重大文化工程相继建成。2009年,市政府将图博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建设纳入市政府实事工程项目,工程总投资5.2亿元,占地约46亩,建筑面积6.3万平米,建有市图书馆新馆、文化馆新馆、博物馆新馆和大剧院,于20118月正式落成,成为太仓文化建设的亮点和地标性建筑。2012年,市政府又将太仓名人馆、太仓美术馆列为实事工程项目,两馆建筑面积10500平米,投入资金5700万元。20135月、11月,太仓美术馆、太仓名人馆相继建成对外开放,为太仓文化建设增添了新的亮点。今年,在市人大的关心下,露天舞台、图书自助借还点、流动舞台等又被列为政府实事工程,目前正有序快速推进。随着重点公共文化设施陆续建成使用,全市公共文化设施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的文化形象和文化气质得到很大提升。

  2.镇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近年来,经过新农村文化建设和国家、省两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的推动,全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目前6个镇级文化活动中心已经全部达到了2000平米以上的建设标准,其中城厢、浏河、璜泾、双凤4个镇超过了3000平米。通过文化设施引导资金补助、社会资助、村(社区)自筹等多种方式,村(社区)文化活动室达标建设顺利推进,大部分村(社区)都建有不低于200平米的文化活动室。一批新建城市社区、农民新型集中居住区,如娄江社区、东林村、新明村等文化设施甚至超过800平米。随着广场舞、健身舞的逐渐兴起,文化广场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除部分城市社区外,很多村(社区)都开辟出用于休闲娱乐的文化活动广场。我市还于2008年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农家书屋”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全覆盖建设工作。目前,全市已基本建成覆盖市、镇、村(社区)三级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

  3.民间资本成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重要补充。近年来,有众多民间资本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一批民间文博展示场馆陆续建成,并且免费对外开放,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作了重要补充。2010年起,顺宝斋钟表博物馆、收藏之家展示中心、恒发摄影艺术馆、新天祥美术馆、天工雕塑绘画艺术馆、高式熊艺术馆等陆续建成开馆。沙溪文史馆、诗歌馆、促织馆以及近期刚建成的俞记洞天七浦文化展示馆,成为沙溪古镇上的重要旅游景点。目前,全市民办文博场馆15座,面积近1万平米。民间资本还积极参与文化书场建设,城厢文化书场、沙溪第一楼文化书场每年演出300场以上,刚建成的茜泾文化书场已于今年2月正式运营。

  4.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率明显提高。随着全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的不断完善,充分发挥设施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本着品牌化、标准化、便捷化、开放式的原则开展服务工作。市图书馆是国家一级馆,现有藏书88万册,年流通图书90万册、接待读者近百万人次,形成了“娄东大讲堂”、“亲子阅读故事会”、“少儿读者俱乐部”等文化服务品牌,《尔雅》杂志得到了省新闻出版局的充分肯定,在全国图书馆届有影响。市文化馆利用新馆优势,推出了“娄东戏台”、“舞林会友”、“太仓乐坛”等深受群众欢迎的免费开放服务项目,年举办各类公共文化活动180场次、辅导培训近2万人次。博物馆、宋文治艺术馆、名人馆、张溥故居等文博场馆年接待群众超过20万人次。今年618日将在博物馆举办重温经典﹒娄东(太仓)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这是太仓第一次举办全国性的美术活动,中国美术家协会与市委宣传部主办,文广新局和太仓日报社承办,收到美术作品近4000件,都是6尺整张以上,评选出入展作品194件,其中优秀作品61件,经过努力,太仓画家入选5件,都是优秀。大剧院每年演出精品节目80多场次,其中有20多场低票价的文化惠民演出。各镇均建立了图书分馆和标准化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形成了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和通借通还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农家书屋不断进行提档升级,标准化公共电子阅览室加快推进,基本完成了标准化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全覆盖建设工作。依托基层公共文化阵地,各村(社区)均建立了不少于1支的业余文艺团队,全市共有业余文艺团队228支,广泛开展“百团大展演”、文化养老艺术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

  近年来我市在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方面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等方面仍然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区域发展还不平衡,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图书馆总分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我们将在未来的工作中,加强工作的主动性,系统研究、创新方式、建立机制,进一步发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服务文化民生的作用。

  1.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推动区域文化设施平衡发展,重点加强薄弱地区的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的功能,满足群众多元化、多层次需求。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养老的需求,为退休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文化服务。

  2.建立公共文化设施的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考核机制和评价体系。研究制定全市性的公共文化设施使用和管理办法,规范全市全市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行,保证设施的正常开放、免费开放。依托公共文化阵地,引导基层开展各类地方特色文化活动、群众性文化活动、文化惠民活动等,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创新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机制,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的社会化管理模式,尝试让群众性文艺团队运用公共文化设施进行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或与文化经营单位、企业、学校等共享共管。

  3.继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岗位人员设置,配足配齐管理人员,加强人员的制度管理,完善人员考核机制。提升设施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对公共文化设施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定期业务培训,提升队伍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继续培育和发展业余文艺团队,加大对基层文艺骨干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

  4.扶持和激励民办公共文化阵地发挥更大作用。扶持文化书场建设,加大对文化书场的补贴力度。加大对民办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的扶持激励,对民办馆的日常管理提供指导和帮助,对管理人员进行免费业务培训,对部分社会效益较好的馆给予一定的免费开放补贴,引导民办馆积极进行文化产业的尝试,提高自身的“造血能力”。

  5.建议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村(社区)建设规划。目前,我市正处于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阶段,各类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安置小区、新的城市社区等不断新建,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设施没有规划进去,希望各区镇、有关部门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到发展规划中,在新建社区、集中居住区的建设中,及早对公共文化设施特别是文化广场等必要的场所进行规划研究,合理布局,也请人大多指导、多监督、多呼吁,为广大市民提供便捷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关系全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系太仓的文化繁荣发展,关系广大市民的文化权益保障,在服务文化民生、引领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市文广新局将继续建设好、管理好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章立制,引导区镇管理好镇村(社区)文化设施,为广大市民提供便捷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