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委会会议

太仓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公报
首页>常委会会议>太仓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公报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4-04-11 10:37

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吴建国

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

  2008年太仓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市2009年又荣列全国第二批12个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之一。多年来,我市始终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紧扣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严格按照《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太仓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之中,全面建设现代田园城、美丽金太仓

  一、统筹发展建治并举,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跨越

  (一)明确目标规划引领,生态制度逐步完善。坚持将制度创新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逐步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一是组织保障更加健全。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各镇区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形成一级对一级、一级带动一级的常态化责任体系。二是顶层设计更加完善。编制完成了《太仓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将太仓定位为具有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宜人的生态人居、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田园城市,全面构建包括水系、绿地、资源、环境等在内的协调发展规划体系。全市三区、六镇向市政府递交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书》,6个镇编制完成《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三是考核机制更加严格。制定了《太仓市2013年度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目标任务书》,按部门职能分工确定了节能减排、绿色经济等6大方面32项工作任务,努力在环境优化发展、生态经济体系、优美城乡环境、绿色太仓建设、生态系统修复、生态文明基础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二)科学布局防治结合,生态空间持续优化。以划定生态红线、构建生态廊道、形成生态屏障为重点,突出防治结合,全面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一是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针,着力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对市域空间和要素的全覆盖。将覆盖市域20.5%范围的划定为生态红线保护区,严格执行保护规划。在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考虑不同功能区的特点差异,完善了智慧城市等20多个专项规划和5个重点区域控规编制。二是建立了有效的生态防护体系。水环境质量逐步提高。连续三年把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列入市政府实事工程,完成3大类40项工程,通过城区水系沟通、河道疏浚、闸站建设、截污纳管等措施实现了水通、水动,逐步向水清目标迈进。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PM2.5防治为重点,启动实施新一轮蓝天工程。完成了电力企业14台机组的脱硫脱硝改造。大力推进城市扬尘、黄标车淘汰等各项治理措施,全面完成加油站油品升级,新购天然气公交车50多辆,75%以上的出租车完成了天然气改装。重新划定禁燃区、控燃区范围。全市禁燃范围增加至46平方公里,实现城市建成区100%禁燃。三是实施了高效的生态农业。大力推进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种植基地建设,占耕地比率97.29%。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100%。实施化肥农药减施工程和氮磷生态拦截工程建设,修复设施园艺面积2400亩,建设生态沟渠塘湿地及生态护坡面积8万平方米。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建立了以不烧为导向的秸秆利用考核机制,秸秆还田率为74%,综合利用率达96%

  (三)低碳发展绿色转型,生态经济全面开花。大力提倡和发展绿色经济,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力求实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初现萌芽。提高环境准入门槛,重点打造新材料、精密机械、装备制造等8大特色产业园区。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3.5:54.5:422012年,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突破796.78亿元和499亿元。二是传统产业加快升级。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对化工、印染、电镀三大行业进行提标改造,5年间,全市累计关停并转化工企业190多家,淘汰落后小火电机组27万千瓦。畜禽养殖业规范化监管。颁布《太仓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意见》,对规模化养殖场实行了限期治理和部分养殖场的搬迁关停;创新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行模式,提高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专业化水平。三是循环经济深度发展。重点推进节能技术改造,拥有苏州市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5家,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企业1家。全市250多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节能减排工作处于全省第一方阵2012年,我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15.58%19.38%16.90%22.12%,超额完成年度减排目标任务,成为苏州唯一完成十二五四项污染减排序时进度的市。

  (四)标本兼治综合防护,生态环境持续修复。我市10个国控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类比例达50%,各个监测断面水质基本达到类要求。今年,我市增加了PM2.5指标考核,空气优良率达81%。基础支撑更加扎实。近三年,我市保持每年直接用于环境改善和生态保护的投入占GDP 4%以上。围绕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今年我市投入36.75亿元,落实12项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目前已有2项工程基本完成,其余均按序时进度扎实推进)。实施蓝天、碧水、绿色、洁净四大工程,今年确定了25项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项目,建成了饮用水安全供水网、污水处理网、清洁能源网、垃圾无害化处置网、城乡生态绿网。专项整治更加有力。开展了新一轮的化工、电镀、印染三大行业提标改造工作,对全市45家电镀企业、9家印染企业开展限期治理,深入推进废水管网改造接管工作,彻底解决化工区废水分质不清、分流不明的难题。制定《太仓市工业有机废水收集、转运、处置体系试运行方案》,依托港区污水厂建设的工业有机废水集中预处理工程已投入试运行。铁腕治污成效显著。建立了环境执法联动机制。出台了《关于建立两院、两局环境保护执法联动机制暂行规定》,率先成立了苏州首家环保执法联动中心,并在港区首建了环境执法联动分中心。我市已侦查了致君制药和宏光车料不规范处置水处理污泥案件,并已移交公安部门,追究了9名人员刑事责任。在全市开展提升环境质量打击违法排污百日行动’”,针对港区河道黑臭污染严重问题,对该区域内所有产生废水的企业进行挖地式排查。通过夜间不间断巡查、节假日全天检查、雨天突击检查等方式找出河道受污染原因。截止目前,共对65家企业进行了限期整改、对147家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收取罚金765.4万元、对10个重大环境问题进行了挂牌督办。

  (五)加大宣传低碳主导,生态文化朝气蓬勃。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和要求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全过程,形成节约、低碳、绿色、适度的生态生活新风尚。绿色文化引领潮流。成立了企业生态之家,建设企业绿色文化,宣传环保诚信活动。深入开展同呼吸,共奋斗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通过举办或组织理论研讨、展览展示、文艺演出、公益宣传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文化活动,让生态文明理念走进千家万户。绿色创建全面深化。苏州市级以上绿色社区和生态村覆盖率分别为100%77%,在苏州市排名第一(其中国家级绿色社区、生态村各为1个,省级生态村53个)。苏州市级以上绿色学校77所,(其中国际生态学校2所、省级绿色学校27所),建成率达93%。绿色居住全方位推进。我市从创建工作、政策引导、典型示范等多方位入手,全力推广绿色建筑区域化发展。启动创建省级绿色建筑示范市,建立了绿建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管体系。新建的三星级绿色建筑3项,二星级24项,一星级17项。

  二、以人为本查漏补缺,打牢生态文明绿色本底

  近年来,在全市上下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市生态形势依然严峻,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一)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有待进一步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环保部门作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牵头部门,负责基础的污染防治和建设引领工作。开展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行动,必须走群策群力、群防群控的群众路线,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构建起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自觉遵守的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

  (二)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市政绩考核体系仍侧重于考核经济发展指标,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尚待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全面建立,排污权交易、绿色信贷、环境责任保险等仍处于探索与试点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法律法规体系需进一步完善,环境执法监管抓手需进一步加强,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等问题亟待解决。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经济生产过程未建立全面的环境保护机制,单独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推行,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生态文明问题。

  (三)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任重道远。我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于2010年组稿完成,许多指标已不符合现实要求,需要结合新要求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不明确。对照《苏南现代化建设指标》,万元GDP能耗需在0.4—0.55,我市目前为0.9,需减少一半;水质要求基本要达到类水,目前我市城区主要河道和镇区段处于V类或劣V类水平,基本丧失自净功能,部分内河常年黑臭;受燃煤电厂、建筑扬尘和机动车排污影响,灰霾天数和酸雨频率均有增加,空气环境质量在短时间内难以有较大改观。

  三、立足当前综合施策,更大力度推进太仓生态文明建设

  (一)以提升生态品质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机制。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考评制度。以国家级生态市复核为契机,按照《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目标任务书》要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十大工程建设。完成《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修编衔接工作,与国家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市指标、现代化考核指标充分结合,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过程。

  进一步发挥生态红线强制性作用。围绕生态红线区保护规划,配套制定分类监管考核办法。探索建立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环境准入制度,把区域空间管理、总量控制纳入审批制度中,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二)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核心,全力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在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上再推动。扎实推进蓝天工程。按照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要求,开展重点企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制定港区化工区有机废气整治计划。深入开展大气烟尘控制。继续推进建筑施工、机动车尾气、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秸秆禁烧等各项治理措施,开展灰霾天气技术性研究和防治。在区域水环境质量上再提升。根据《太仓市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工作方案》,实施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按减二增一原则平衡排污总量。继续开展化工、电镀、印染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全力落实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加强重点防控区和重点防控企业整治。扎实推进化工园区明管改造工程,启动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深入推进沙溪工业园、泰西印染小区印染废水处理站建设工程。在美丽城乡建设上再深化。按照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完善一级抓一级的农村环保工作机制。全力抓好农村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开展小化工、小制革、小漂染等十五小企业专项清理整治。扩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规模。对75个自然村重点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确保污水处理率达85%

  (三)以优化人文生态为导向,着力构建社会互动平台。拓展环境宣传教育平台。提高新闻传播能力。通过太仓政务直通车、寒山闻钟、烟雨江南以及环保政务微博美丽金太仓等方式,扩大生态文明宣传的覆盖面。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提升农村环境保护意识和工作水平,推动我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改善农村环境。构建环境管理参与平台。积极探索社会化监督模式。进一步加强与媒体合作,提高违法企业环境的曝光率,在媒体公开企业名单和整改时限,接受社会监督,增强全社会环保法治意识;鼓励引导群众通过旁听、作证等形式参与环境执法工作。打造环境公益救助平台。成立环保公益基金会。向社会广泛募集环保公益基金,用于支持我市环境保护事业和社会环境保护行动。成立环保志愿者公益协会。协助政府部门协调企事业单位、公民等因环保纠纷出现的不和谐关系,维护各自合法权益,实现环保志愿者队伍由分散式运作向集中式管理转变。